五粮液(000858.SZ)与托管企业五粮液集团之间的关系,亟待厘清。在中国白酒类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像五粮液这样,每年与集团发生如此巨大的关联交易。
9月5日,五粮液的控股股东——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五粮液董事余铭书,首次直面质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余铭书说,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越大,越容易产生关联交易。
一切得从五粮液的“曲折”身世说起。五粮液虽脱胎于五粮液集团,其与后者之间却是“托管经营”关系。
上世纪90年代,宜宾市国资局只是该市财政局的一个二级局。由于事业单位不能充当法人角色,宜宾市国资局改制为“宜宾市国资公司”。作为宜宾市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包括五粮液在内的市属国有企业,都被划了过来。
正是此次,五粮液与集团脱离关系。“之所以没有把五粮液集团划过来,是因为,五粮液是由集团的优质资产剥离出来上市的,而上市公司要率先规范管理。”余说。
据其介绍,1998年,五粮液上市时,就遇到来自集团的不小阻力。“有很多人不认同,担心股份公司剥离出来后,集团对其的支配权力就小了”,“但由于省里推动,五粮液顺利上市了。”
对此,五粮液内部人士解释称,由于五粮液上市早,只有8000万股的发行额度,所以,五粮液酒厂只有1/3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而“现在,整个集团有15000人,集团的其他人也要吃饭啊!”与此相对,后来上市的泸州老窖(000568,股吧)(000568.SZ),则是大部分资产都打包进入上市公司。
余铭书认为,正是由于上市时的遗留问题,留下了大量关联交易的隐患。五粮液上市后,五粮液集团划归了后来成立的宜宾市国资委管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但持股56.07%的宜宾市国资公司,并不参与上市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在具体分工上,宜宾市国资公司主要履行三项职责:委派董事、监事;收取分配红利;促进国资保值增值。”
五粮液的经营主体仍是五粮液集团。由于五粮液和集团之间曾经的“血缘”关系,上市公司由五粮液集团托管。虽然已经没有任何股权关系,但上市公司仍与集团脱不了干系。
并且,上市公司的配套资产仍在五粮液集团——生产酒瓶、瓶盖和包装材料等。最初的瓶盖车间发展为塑胶公司,再到普什集团;以前的包装车间发展为丽彩集团;以前的车队发展成了安吉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