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放生:今日专精特新,明日隐形冠军

2021年12月13日08:10:44 发表评论

*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

作者|周放生(中国企业发展与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会长、工信部首任部长李毅中曾经公开披露,我国工业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的自给率只有三分之一。有人可能会说,在世界500强名单里边有129家中国的企业,已经超过了美国,怎么会是大而不强呢?我想给大家澄清世界500强这个概念。

世界500强这个概念来源于美国《财富》杂志,每年按年营业收入对世界大公司进行排序,排序的标准只是公司营业收入的多少。因此英文的原文是“世界500大”,而不是“世界500强”,大不等于强,强是指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产品在细分市场中的地位,企业的规模是可以跨行业比较的,不同企业的营业收入不一样,但企业的竞争力,跨行业是没法比较的。比如宝钢和沃尔玛,谁比谁更强呢?这没有可比性,这是常识。

那什么是强?隐形冠军才是强。中国制造业三分之二的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依靠进口,供应商几乎都是隐形冠军或者全球前三企业。三关键(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是工业制造业的基础。“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一旦三关键出现断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是中国制造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的现实,也是最大的软肋。

什么是隐形冠军?打个比方,我们每天都在接触芯片,但是我们看不见芯片,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整机。现在汽车里边都装有芯片,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整车,而看不见里面的芯片。芯片是整车的关键元器件,没有芯片,目前的汽车就无法实现智能驾驶功能。

目前中国95%以上汽车的芯片仍然依靠进口。芯片是一个细分市场,在这个细分市场里,英特尔是全球芯片行业的冠军。由于芯片是To B的,是中间产品,所以一般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芯片,也看不见什么是芯片,所以我们称英特尔为隐形冠军。还有工业传感器、基础工业软件、特殊特种原材料、精密仪器仪表等,一系列供应链上严重依赖进口的产品,均为所在的细分市场隐形冠军或者世界前三生产。

2019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什么是隐形冠军、如何成为隐形冠军,正在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隐形冠军的概念是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西蒙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这个词是从德文翻译过来的。中国工信部同样的概念定义为单项冠军,有点像邓亚萍是世界女子单打冠军。世界女子单打就是一个单项,就是一个赛道或是一个细分市场,隐形冠军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标准。

赫尔曼西蒙定义了什么叫隐形冠军,有三个标准:第一,某个细分领域世界前三;第二,公司的年收入不超过50亿美元,对企业的规模有上限的限制,再往大了就是大企业了;第三,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企业,是做To B的,不是做To C的。

德国人的理念是不追求企业规模有多大,要追求细分市场里有多强,这个理念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按照前面的三个标准划分,德国的隐形冠军有几千家,日本的隐形冠军也有几千家,而中国的单项冠军或者叫隐形冠军,根据工信部评选的名单大概只有几百家。中国整个工业制造业的规模目前是世界第一,超过德国和日本,但是中国隐形冠军的企业的数量却比他们少得多,这就是差距。

隐形冠军是制造业的皇冠,是制造业的高端部分,是最重要的。中国制造业经过建国70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已经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原因是中国的制造业属于整个制造业产业当中的中低端。中国人聪明、刻苦、肯干,经过40年的努力达到了现在的水平,中国制造业进步很快,应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中国与世界制造业强国德国和日本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方面中国要以德国和日本为师。

中国这40年制造业的进步,主要是依靠引进、消化、吸收、仿制、印象设计,也可以用抄作业来比喻,中国把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来,学习、消化,中国也逐渐学会制造出这种产品来了,也就是说中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的进步。但是由于我们进步的速度比较快,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当然中国在抄作业的基础上有创新,我们迅速做大了。比如上学的时候大家都有体会,同学当中都有学霸,当有一些难题大家都不太会做,就去找学霸,看学霸的作业,一看明白了这道题应该怎么做。

还有的你拿人家作业想抄都不会抄,因为没看懂。相信大家都有这个过程,抄作业不丢人,当年日本人抄过、德国人抄过,前苏联抄过,都是抄别人的作业,慢慢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能力。

但是引进和仿制有个问题,中国可能很迅速地学会了怎么生产,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家为什么会这么设计,为什么会这么要求,为什么需要这种参数?我们其实一时半会儿可能还没搞懂。我是做制造业出身,原来在陕西重型汽车制造厂当工人出身。40年前,陕西重型汽车制造厂引进了奥地利的斯太尔重型卡车的技术,中国那时候几乎不能生产重型卡车,所以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引进了技术。

我们是用的许可证贸易,引进它的图纸、工艺、设备清单。我们刚拿来的时候也不明白,还派人到奥地利斯太尔工厂学习,奥地利斯太尔公司专家还到中国来,到我们现场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对我们进行培训进行辅导,这个过程就是抄作业的过程。

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重型汽车制造技术,用了将近20年时间,才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现在中国的重型机械制造业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中国已经可以做作业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独立自主的设计新一代重型汽车,而且中国重型汽车的生产水平和产量规模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比如我原来所在的陕西重型汽车制造厂,它现在的产能规模是20万辆,单厂规模已经是世界前三了,这就是一个从抄作业到做作业的过程。

许小年教授说,今后没机会抄作业了,为什么?因为你已经很厉害了,人家不会再转让高科技技术给你了。隐形冠军属于高端制造业,你是没的可抄了,因为高科技技术无法靠仿制得到,而且高科技技术还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靠自主研发。所以中国今后主要依靠做作业,我们要老老实实的做,去研究、去研发,没有捷径可走,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中美贸易战卡脖子问题,逼着中国自己完善高端制造业。三关键中,中国能够生产的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靠进口。那中国现在就需要经过自主研发,技术提升,使中国制造业在水平接近国外的隐形冠军和世界前三,来逐步实现替代进口,而且这个市场巨大,我估计有几万个种类,这对中国广大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同时中国自己也来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

我们要缩小和德国日本制造业的差距,认真虚心地向他们学习,以德日为师。中国高端的制造业为什么和德国、日本差距那么大?我带着这个疑问,2019年参加了《中外管理》杂志组织的德国日本隐形冠军考察团,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考察,从更深层次,从体制上、机制上、从文化价值观上找到答案。我们在德国和日本分别考察了八个隐形冠军企业,一共十六个企业。考察过程中我感觉到,中国和德国、日本制造业的差距是多方面的,包括硬科技、包括高端装备技术、包括大量高素质的研发人员,生产工艺人员和工匠。日本和德国公司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专注在某一个细分市场,几十年上百年不发生任何变化。我归纳了德国、日本隐形冠军企业的共同特点:

第一,企业创办人靠手艺、技术发明、技术创新起家,他们都是技术的爱好者、兴趣者,他们是因为喜欢技术,喜欢研究而创业的。所以创业的动机是以自己的技术产品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赚钱是结果,而不是动机,更不是初衷。

第二,奉行拜技主义,就是崇拜技术,对产品技术的追求可谓是极致,要做就做最好的产品,同时保持技术的不断创新。

第三,持续专注,绝不盲目多元化。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坚守深耕至少20年以上。

第四,做事情认真刻板,一丝不苟。被冠以方脑袋、一根筋,不懂得灵活,不懂得抄近路,不懂得投机取巧。

第五,立有家训,要求长子或者指定的传承人,负有传承家族产业的义务,甚至从小指定培养子承父业,不能做别的,他们还特别听话,父亲不让做别的就不做别的。

第六,家族保有企业控制权,他们经过很多代以后家族不掌有产权的控制权,但是他们在股权当中仍然有一定的比例,比如说单一大股东,他们在股东大会里有话语权,甚至还有人在董事会当中有席位,但是他们不直接参与经营(交给职业经理人)。也有直接参与经营的。

第七,形成持久的利益共同体。比如主机厂在研究新的产品,或者升级换代的时候,它就会和重要的客户、科研机构、供应商,共同研发,同步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因为中国是后发国家,后发有后发的优势,就是刚才讲的可以抄作业迅速进步。但后发有后发的劣势,市场已经被瓜分了,在这种情况下再想进入人家已经固定的产业链里边就很难了。

第八,推崇工匠精神。蓝领白领只有工作分工不同,工资收入差距不大,更无贵贱之分。

第九,注册专利保护技术,但不完全依靠专利。他们主要靠know how技术保密。因为know how第一无法注册专利,第二这种技术只掌握在人的脑子里,在人的手上,所以它只能靠人和人的传承。这种know how可以做到技术保密,因为它不做专利登记。

第十,企业里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劳资关系。在这些企业里员工忠诚度高,流失率低,公司不担心技术流失,员工不担心失业,甚至子承父业,几代人在同一个企业工作。

第十一,稳健经营,不上市不融资。

归纳一下,德国日本制造业和中国的理念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德国日本制造业的价值观和理念是拜技主义、长期主义,崇尚工匠精神。几十年几代人专注做一件事,深耕一个细分市场。而中国一些企业是拜金主义、短期主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急于变现,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盲目追求多元化,追求规模和面子。

所以说德国人是方脑袋,中国人是圆脑袋,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方脑袋有方脑袋的优势,他们制造业之所以厉害,我觉得主要是方脑袋的这种思维方式。当然也有方脑袋的弊端,就是太僵化了。中国人是圆脑袋,优势是灵活,但是中国人的劣势就是太灵活了,所以有些严格要求的质量、规则,往往不能够坚持下来。

蔡洪平先生是一个中德基金的负责人,他有这么一段话:“德国人做技术赚钱,是以宗教的精神做产品;我们为了赚钱做技术。德国人是做技术赚钱,赚钱是结果,做技术是初衷。我们赚钱是初衷,为了赚钱去做技术,精度、可靠度、耐久度就差那么一点点,差的是态度是文化。”

很多中国企业为什么是这样一种价值观,可能跟我们穷怕了有关系。因为改革开放的时候很穷,为了吃饭为了糊口,有了钱还想多挣点钱。另外我们缺少资本主义工业化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化阶段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也是工业文明形成的阶段。

中国的制造业和德国日本制造强国之间,相差了整整一个隐形冠军集群的距离,这也是中国制造业为什么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对中国自己建设成就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夸大其词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有害而无益,结果是误国误民。

有一句古语叫做“行百里半九十”。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生了一批隐形冠军,其中有国企,更多的是民企。中国要实现替代进口,成为隐形冠军,要靠久久为功,需要继续努力几十年、几代人。隐形冠军是大企业的子公司,孙公司,中小企业生存的出路,发展的方向和持续的保障。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