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全资收购麦田房产旗下公司,老板曾是皮皮虾创始人)
10月8日消息,AI财经社从天眼查App获悉,9月29日,北京福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发生一系列变更。其中,法定代表人由吴存胜变更为王奉坤,投资人北京金色麦田房产经纪有限公司退出,新增北京好房有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最终受益人为王奉坤。
北京有房好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00%控股,而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则100%控制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疑似实控人为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新增法定代表人王奉坤为皮皮虾App创始人,目前在脸萌技术等15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16家公司担任高管。
经营范围方面,该公司目前仍在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出租商业用房、办公用房(不得作为有形市场经营用房);专业承包;物业管理。(文 | AI财经社 赵昊)
字节跳动医疗布局背后:互联网“大厂”的医药健康野望
互联网巨头入局医疗赛道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阿里、腾讯、京东、平安、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在医疗健康领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群雄逐鹿中,竞争日趋激烈。从过往的经验来看,由于每个大厂的产品基因和优势都不尽相同,对于医疗健康的理解和布局方向也有较大差异。
字节跳动的医疗布局
今年以来,字节在医疗领域的布局骤然加快。1月,字节对松果医疗进行战略融资;3月,再次对百科名医进行股权融资。
日前,字节跳动领投了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的C轮投资,投资金额共2亿元,以及字节跳动旗下的小荷健康新增为美中宜和与宏达爱瑞医疗科技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7.58%和10.71%。
字节在医疗领域的第一次出手还是在去年。
2020年8月,字节跳动以5亿元对价完成对百科名医的全资收购,这笔收购同时意味着字节正式进军医疗领域。同年11月,字节跳动医疗推出了健康业务品牌“小荷医疗”,并发布了面向患者的“小荷”App和服务医生的“小荷医生”App。随后,字节成立松果门诊部,瞄准线下医疗服务。
对于字节跳动来说,其在C端市场极具优势的推荐算法或会在医疗健康领域带来意料外的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小荷医疗还是松果门诊,其背后都是幺零贰四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的核心创始人吴海锋和孙雯玉,都曾任职于百度十余年,两人离开百度后于2019年5月共同创立了幺零贰四科技(海南)有限公司,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做医疗健康内容服务平台。2020年12月,幺零贰四被字节收购,字节跳动成立了专门负责大健康业务的极光部门,吴海峰带队向张一鸣汇报。该部门的业务对外统一品牌为“小荷健康”。
不过,无论是好心情,还是美中宜和与宏达爱瑞医疗科技,都具有共同的线下基因。好心情拥有线下实体心理诊所;美中宜和拥有7家妇儿医院,2家综合门诊中心及5家月子中心;宏达爱瑞医疗科技则拥有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等品牌。
另一边,字节跳动今年也已在线上完成了多个大动作。1月,小荷健康在海南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含医药零售等,互联网医疗布局加速;4月,字节跳动申请注册“小荷早筛”商标,涉及5类医药;6月,小荷APP正式开始为用户提供医美服务。
字节频频押注医疗健康领域,究竟是要下怎样的一盘棋?单就字节投资的布局来看,其根本逻辑是在更好地为线上引流。除此之外,字节钟情于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无论是好心情、美中宜和,还是宏达爱瑞,都在各自所处的细分领域处于头部位置。
其中,好心情的创始人兼CEO陈冠伟曾与团队共同创立了著名的IT门户网站“小熊在线”和定位于诊后、院后的医患沟通平台“医生树”及1小时购药平台的“药快好”。美中宜和、宏达爱瑞背后的创始人则是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的胡澜,其曾任职于摩根大通,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
字节跳动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大厂之一,其一举一动饱受各方关注。不仅是因为它能持续生产出诸如今日头条、抖音、火山小视频、懂车帝等爆款软件,还在于字节的强大商业变现能力。据财报,字节跳动2020年营业收入为2366亿元,同比增长111%。截至2020年底,字节跳动的旗下产品全球月活跃用户数为19亿,覆盖全球逾15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超过35种语言。
另据报道,字节跳动的广告业务营收、电商业务营收、直播流水、游戏板块流水、教育赛道营收分别为1750亿元、60亿元左右、450亿-500亿元、40亿-50亿元、20亿-30亿元。一系列数据均体现出在字节跳动所涉的细分领域中,不少业务都实现了可观的营收。
医药电商路径已被验证
相比字节跳动,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则先行一步。后两者已均在港交所上市,捕获了红利。
显而易见,先入局者早已吃到了“蛋糕”。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规模2021年将达到2831亿元,同比增长45%。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医疗健康领域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额接近900亿。无论是传统医疗投资人还是新进投资人都在积极涌入。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还是平安好医生,它们的主要营收都来自医药销售。医药电商成了当下互联网医疗公司已被验证的盈利路径。据报道,字节跳动也在谋划医药电商布局,期望打造一个在线购药的电商后端产品。
从BAT三巨头在医疗领域的业务选择方向上可看出,尽管各方尝试路径基本相差无二,但在发力点上依然烙印着“大厂”们原本的基因。其中,“卖药”无疑是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的专长。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板块收入151.82亿元;2020年,京东健康总收入为193.8亿元,非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7.49亿元。
另外,医药电商领域同样不能忽略美团。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医药电商用户使用率最高的平台是阿里健康,使用率为46.8%,其次是美团和京东健康,使用率分别为38.3%和37.9%。
健康险“炙手可热”
众所周知,健康险赛道如今是热得发烫。自去年始,健康险领域的融资就从未间断,无论是融资频率和融资金额都在节节攀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2020年至今,健康险一级市场共发生35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逾百亿元人民币。红杉中国、高瓴、腾讯、蚂蚁集团等巨头频频出现在投资方的名单中。在投资热潮中,资金正朝向头部企业聚集。一年时间内,仅思派、镁信等头部健康险企业的融资额就达百亿,占据了融资总额的一大半。而元保、小雨伞保险等企业紧随其后,融资规模在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在二级市场上,腾讯重押5轮投资的水滴公司已于5月上市,目前市值近百亿人民币。同是腾讯多轮投资押注的思派也于8月递交了招股书,年营收额近27亿元人民币。可见,健康险赛道融资节奏在提速,资金流向越来越偏重头部企业,且多家企业已近上市。
健康险并非是一个新兴赛道,资方却对其展现出极高的热情。究其原因,国内健康险赛道的市场增速和容量不可小觑。据银保监会数据,2020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173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远高于其他类型险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近5年来,健康险年化增长率为31.4%,市场规模翻倍增长。单就2021年第一季度,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为3066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今年会突破万亿大关。
换句话说,健康险赛道水大鱼大,即将超万亿的原保费收入规模,加之超30%的年化增长率,让市场的整体想象空间十分诱人。另从国外的行业演进路径来看,这个赛道能够诞生出巨头企业,或许正是资本疯狂押注的核心原因。
今年上市的水滴公司就抢占到了渠道创新的红利,它通过水滴筹等业务提供保险教育场景后建立品牌,再通过水滴保变现,从而让保险销售渠道能触达到更广泛的目标市场,包括下沉至三到六线城市有保障需求的人群。
据财报,水滴公司营收不断上涨,2021年上半年营收18.23亿,同比增长36.57%。水滴公司上市前累计完成5轮融资,融资总金额逾40亿元人民币。
当融资步入后期,独角兽们的上市时间愈来愈近,巨头们加快了健康险领域布局。今年5月,京东健康联合复星联合健康、京东安联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推出“家医保”管理型健康险服务,将健康险与京东健康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能力相结合,为家庭提供一站式终身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解决方案。再如今年7月,平安健康(原“平安好医生”)上线商保直付功能,投保相关保险产品的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平安健康APP问诊、购药,还能够享受零结算便利——责任内的问诊服务和药品费用直接由平台与保险公司结算,实现“无感化”商保直赔,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看诊、买药、报销等系列操作,大幅缩短了以往较为繁琐的结算流程。
不可置否,医药健康赛道的新变化“来势汹汹”,同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机会。勇立潮头的创新企业们,或将迎来它们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