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打工人”薪酬曝光!人均年薪超50万元

2021年4月6日12:05:12 发表评论

近日,各家上市银行

陆续发布了2020年年报

对于我们金融“打工人”来说

最关注的莫过于

哪家银行薪酬高?

同行们都赚了多少?

我有没有“被平均”?

一起来品品~

4家银行人均薪酬超50万元

截至4月2日,主要的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多数基本上已经发布了2020年年报,从中我们看到21家银行229万员工的薪酬数据。

目前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四家银行人均年度薪酬超过50万元,分别为56.96万元、52.65万元、51.24万元、50.3万元,相当于月薪4万多元。当然实际上由于扣除各种福利、税费,平均拿到手估计是没这么多。

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人均年薪都超过48万元,浦发银行45万元,光大银行41.5万元;交通银行也有38万元,国有大行工农中建和邮储银行则人均年薪都在25万元到30万元之间。

总体来看,人均薪酬的排序为: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国有大行。

本文通过“期工资总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公式,来大致计算各家银行年度支付工资,再根据披露的员工数量,计算平均薪酬水平。由于各家银行年报披露的口径不一,员工人数和工资收入的统计中会有所偏差。同时,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岗位薪资水平有所差异,具体银行员工个人可能会跟数据披露感觉有所差异,或高或低。

“三个人拿四个人的钱干五个人的活”

整体来看,上市股份行、城商行人均薪酬处于银行业前列,这背后有其客观因素:

一是,上市股份行、城商行的分支机构、员工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国内主要城市,势必要提供更为可观的薪酬吸引人才加盟。

据统计,国有大行中,除交行、中行外,其他大行在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员工占比均超过50%,而招商、民生、中信等股份行在这些地区的员工占比普遍不到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三家股份行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员工占比不到20%,多数员工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海外、子公司等。

二是,不同银行的员工基数与学历构成也并不一致。

国有大行员工数量普遍以10万计,其中交行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84%,中行、邮储在78%左右,建行、工行、农行分别仅72%、67%、60%。上市农商行此类员工占比则在80%左右。

反观上市股份行、城商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均高于85%,不少甚至超过90%。其中,在港上市的九江银行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高达99.4%,全行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此外,主观上说,相对于国有大行,上市股份行、城商行机制更为灵活,也更为市场化,面对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吸引人才,提供的待遇也较为诱人,尤其是高管及业务骨干等关键岗位的薪酬。

更为重要的是,与高企的人均薪酬相匹配的,是上市股份行、城商行高额的人均产能。

数据显示,股份行去年人均创收普遍在300万元以上,与其他类型银行拉开显著差距。平安银行去年人均创收更是超过420万元,同比提升20万元以上,位列第一。

城商行中,徽商银行、重庆银行人均创收也在300万元以上,郑州银行、泸州银行则在280万元左右。数据显示,近年泸州银行总体规模增速、营收增速均居四川省城商行乃至全国上市银行前列。

而国有大行人均创收普遍在200万元以内,其中农行不到143万元,交行去年人均创收则在270万元左右,为国有大行最高。此外,常熟银行由于员工数量较大,去年人均创收不足百万。

一位股份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从人力的角度来说,坚持绩效导向、市场可比的原则,薪酬分配理所应当向经营机构、前台部门和直接价值创造岗位倾斜。“所以人力部门会更为关注产能指标,就是投了那么多员工成本进去,能创造多少价值。”

“我们其实是相当于‘三个人拿了四个人的钱,干了五个人的活。”一位股份行员工以此形象地描述其所在银行的薪酬体系。

行长、董事长薪酬整体变化不大

目前,共有20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董事长或行长的薪酬数据。

2020年,青岛银行、民生银行的董事长薪酬分别为273.24万元、225.46万元。郑州银行、浦发、交行、工行、中行、重庆银行、渝农商行的董事长薪酬均在100万元以下。

行长薪酬方面,2020年,平安银行的行长薪酬达450.98万元。此外,招商银行、民生银行行长薪酬也均超过400万元。农行、工行行长薪酬均在70万元-80万元之间,交行行长薪酬为45.39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工商银行行长廖林从今年2月起任行长。他从2019年11月开始在工行任职,2020年历任副行长、首席风险官等职务。交通银行行长刘珺从2020年7月起任行长。

对比2019年的数据来看,银行行长、董事长薪酬整体变化不大,但有部分银行行长薪酬降幅明显。例如,浙商银行行长薪酬由2019年的389.85万元降至258.88万元,降幅近34%,这也和该行2020年业绩情况保持一致。

科技人才最吃香

看完薪酬及均产,再看员工人数变动情况。总体来看,合计26家银行增员,只有7家银行减员,全部33家银行员工数量增加超过2万人。

整体来看,银行员工的增加普遍出现在业务条线(尤其是零售业务)、信息科技、新设分支机构及收购兼并等方面。

“近年各家银行都在提零售转型、做小微,对多数银行而言,都是需要相应加大人力配置的,包括业务人员、支持人员、贵宾及私行客户经理等。当然,我们也在加大科技投入,尽量提高员工单产。”一位华东农商行高管表示。

同时,新设分支机构也必然带来人力的增加。以在港上市的泸州银行为例,该行眉山分行、遂宁分行及多家支行获批筹建并陆续开业,员工数量增幅也超过21%,位居上市银行前列。

此外,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在疫情期间被按下“加速键”,银行业把拥抱金融科技作为主要战略方向,不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防御,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赶上疾驰的“科技高铁”。一位上市城商行董事长直言:“行动慢了就会落伍出局。”

相应地,加大科技及研发投入、提高科技人员占比势在必行。一个直接的信号是,在年报中披露科技投入及科技人才数量的上市银行越来越多。

以邮储银行、中信银行为例,两家银行科技人才数量均实现两年翻两番。浦发银行科技开发相关人员(母公司口径)去年则增加近2000人,增幅约50%。截至去年末,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两家股份行的科技人员占比相对较高,均接近10%;工商银行金融科技人员也达到3.54万人,占全行员工的8.1%。从科技人员的绝对数量上看,部分股份行甚至已经超过大行。

“过去我们是招来科技人员做科技,今后可能要考虑的是招来科技人员做业务,这样业务、技术的对接会更有效。”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该行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